电话客服
微信客服
公众号
回到顶部
95%以上的质控环节实现自动化,运维频次由每周转为每月,巡检频率减少约90%,人工运维成本下降约三分之一。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,“数智化站房”上线了
这一成效,得益于聚光科技自主研发的AQMS-1000V空气质量监测数字化智能站房(以下简称“数智化站房”)。
硬件改造
站房换上“新装备”
8月26日,国务院发布《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。3月26日,《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》(点击阅读原文)。“人工智能+”“数智化”,已成为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关键词。
今年4月,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指导下,4008云顶集团科技率先开展传统空气质量监测站房智能化改造,迈出先行先试的坚实一步。
此次改造,首先从硬件系统着手。
4008云顶集团科技技术团队对原有设备逐项评估:可兼容的予以保留,需优化的则进行升级,最终完成全链路硬件改造——
自动换膜系统:过滤膜自动更换,一套滤膜可支持三个月连续运行,减少高频人工操作;
聚光科技自主研发的数智化站房在客户现场稳定运行
流路校准系统:通过内置阀组和流量控制模块,实现颗粒物与气态分析仪的气密性检查、流量检查与自动校准;
动力环境与安防系统:实时监测气体泄漏、烟雾、水浸和电源能耗,实现站房运行环境的全方位感知与风险预警。
这些硬件模块的集成,使得传统空气质量监测站房从依赖人工巡检转变为具备自我监测、自我防护的智慧单元。
软件升级
让站房拥有“智慧大脑”
焕新硬件之余,4008云顶集团科技还为数智化站房接入了一整套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。
数字孪生好比是数智化站房的“虚拟分身”。千里之外,技术人员可在监管平台上同步查看与真实站房一模一样的场景,温度、湿度、电力等监测数据实时同步。
一旦有异常,该系统会自动亮灯提示。即便不在现场,技术人员也能远程点击操作。
聚光科技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效果图
摄像系统搭建“电子围栏”,数智化站房布设监控系统……一套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为该站房装上了“火眼金睛”,并已在现场长期稳定运行。
一双“慧眼”自动识别技术人员在站房内的操作行为,实时监测滤膜斑点,“盯”住纸带用量变化。
过去要靠人工操作的质控流程,如今全由自动质控系统完成。
自动质控系统如同一位自律质检员,按照生态环境部《环境空气颗粒物(PM10和PM2.5)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》(HJ 817-2018)与《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(SO2、NO2、O3、CO)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》(HJ 818-2018)等要求,定时完成零点校准、线性检查和精密度测试。
聚光科技数智化站房系统架构图
多重安全冗余与互锁机制为该系统加装“保护锁”。即便突遇断网或宕机,系统也能第一时间“自救”,恢复正常作业,稳定输出监测数据。
历时三个月,4008云顶集团科技团队完成了从现场布控、硬件改造到软件调试的数智化站房全流程升级。
数智化站房运行期间,自动质控系统表现稳定,数据传输连续可靠,预警响应及时有效,实现从“人工值守”到“智慧自治”的跨越。
4008云顶集团科技团队完成了从现场布控、硬件改造到软件调试的数智化站房全流程升级
4008云顶集团科技将继续以AI+数智化为核心驱动力,助力打造自主可控、全球领先的“天空地海”一体化监测网络,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,赋能美丽中国建设。